“警察打死大学生”的舆论操控分析
0
核心提示:由案件初期的同情死者,到现在草根警察被迫打死恶少的舆论大逆转,不能不看出这背后其实“精心”安排的一出出戏码,而网络成为了其最好的承载对象。由此可见,舆论操控很有可能影响这次事件的最终结果。但同时也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舆论成了什么”的重要思考问题。 k^%B5 z$GoaS(
近来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吸引不少人的眼球,也引起了社会广泛评价,舆论从一开始指责警察到出现大逆转。我想对于此事的最后认定,法律自有公断,但是这件事中出现对于舆论的操控,差不多可以写到公关教科书里了,这里做一个分析。 P=&o%K,:f 出事次日,第一次舆论操控由死者家属方面发起。 I_%a{$Gjl [],1lRYI9_ 1. 封堵铁路公安局大门。 \eb|eN0i ,FMx5$ 2. 在道路上堆放大量花圈。 OY5OJ* .G(llA} 3. 悬挂“6 名警察打死无辜大学生”的横幅。 )+"'oY$]} oY|,GvCnK 4. 在网站出贴出贴子。 iNWo"=J 0zCw>wBPW 死者家属做这样的舆论影响目的非常清楚,要通过舆论的压力,吸引更多的人的关注,用弱者的形象引起更多人同情,从而达到严惩6名警察的目的。尽管这个被打死的青年已经不再是大学生了,死是不是打死的并没有独立的权威认定,被打是不是无辜的也需要证明。但是通过死者家属的一系列行动,很快地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媒体发出的文章和电视镜头成为死者家属的宣传阵地,通过这一轮的舆论控制,政府***不得不答应死者家属的条件,并且表示要严惩。这种情况下,迫于舆论压力,做出对于6名警察严厉判决的可能是非常大的。 >sjhA|gXk
qY$qaM^= 对于这种情况,可能6名警察的家人或是其他力量很快进行了舆论的反制,采用的办法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 HU-QDp%*r7
,H2D 1.公开录像。记录了被打死者林松岭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在整个斗殴过程中并不是被动挨打,而是多次主动进攻。逼迫警察不得不还手。 jfx8EbQ .8uz 6~ 2.透露出林松岭是体院学生,身高1.92米。稍微对学校了解的人,都知道体院学生,素质高的不多。 u4neXYSy RZ7(J 3.透露出他开着大奔。这对于仇富心理非常严重的当今社会,这不缔是一个天平倾斜的一个重要砝码。 7kK #\dI )r
z+'|, 4.透露林父是房地产开发商,对于那些饱受地产商盘剥的国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坏人的标志。 u#A<hq; P"?FnTbv[ 5.他打架时据说还提了自己的舅舅的名字,而其舅也是一个高官。这样的人自然会被归结衙内了。 ls `,EFF {
"xln/
6.传说他还吸毒,被处理过。 6
XJ[h zrv#Xa!O\ 7.他已经被安排到人事局或劳动局工作。 $DC*i-}qFg kR@Yl Yo 这一系列传言都没有得到官方证实,有些可能永远得不到官方证实,但是这些传言的出现,根本改变了大众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这件事的性质也从“警察打死无辜大学生”逐渐转变成“草根警察被迫打死恶少”。 j:&4-K};Z` OxtOd\0$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间舆论的操控是非常有价值的。下面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法医鉴定,其实大家都非常清楚,即使是法医鉴定,对于这样的死亡,有很多认定是微妙的。比如血管爆裂,有可能是击打所致,也可能是兴奋和剧烈运动导致。如果舆论对于警察极端不利,法医很可能不敢主张是剧烈运动所致。 d:q + GF:`>u{C 死者家属一方虽然在最初阶段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滥用了舆论操控,在吸引大家广泛关注的情况下,却没有防止不利信息的出现与扩散,现在看来,要重新获得舆论操控主动权非常难了。又有消息网上关于死者家庭的传言也是假的,互联网时代舆论成了什么?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