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A`+aFR C#(4>'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在现代都市里,越来越多成年人的心态就像这首《我不想长大》的歌里所描述的那样,拒绝长大,总想“装嫩”。心理专家说,这其实是一种被俗称为“成人幼稚病”的心理障碍,属于“彼得·潘综合征”的一种。
H]YPMG< [t
,7H 交个水电费也觉得累
mw.9cDf .4U::j} 32岁的阿玲(化名)已经是一名三岁孩子的妈妈,但她仍然像个小孩子,老觉得自己没有长大。
#Jg)HU9
AWGeK-^ 对于家里的事情,不愿意干,而且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干,像交水电费这些事情,她都觉得很累。有一次老公工作忙,让她代替去参加一个婚宴,阿玲就觉得自己无法和别人沟通,到了现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结果去了之后勉强和新郎新娘见面送了红包,婚宴还没有开始就落荒而逃。
8W#whK2El xez~Yw2 结婚七八年了,阿玲还是动不动就往娘家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倾诉、商量。家里明天准备买什么菜、做什么饭,自己在单位参加了什么会,这些琐细的生活小事她都要向爸爸妈妈请示汇报,得到父母的详细指导后,她才安心地回到自己的家。
Cvq2U
Nz(R
LR}b^QU7 觉得孩子是累赘
!K_%@|: 7% wz;IKdk[ 不可思议的是,除了这些小事情外,她连夫妻生活间的隐私都毫无保留地向父母请示汇报,她竟然把夫妻过性生活的具体情况和父母讲。直到有一次,她的爸爸话语含糊地向她的老公询问,她的老公才知道,阿玲竟然和父母说这些隐私的事情。为此,老公非常恼火,连续“冷战”了一个多月,虽然后来和好了,但感情裂痕已经无法弥补。
J}lBKP:-* M,:GMO:?a 阿玲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工作上兢兢业业,这些年来,并没有啥差错,但就是心理上感到压抑,觉得工作比较累,自己无法承担。和工作上相对应的,生活上她也感到心力交瘁,孩子出生后,她并没有欣喜若狂,反而觉得孩子对于她来说,是个累赘。
'%kk&&3' i9W@$I,f 拒绝长大原来是种病
#m|AQr| )j!22tlL 这样的劳累感觉最近一直持续,这让阿玲感到越来越痛苦。万般无奈之下,阿玲来到南京脑科医院就诊,希望心理专家能帮她走出痛苦的泥沼。
iYBs ) Q-(twh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陈建国说,阿玲这样的情况属于人格障碍,俗称为“成人幼稚病”,属于“彼得·潘综合征”的一种。导致阿玲出现这样的“心病”,和她从小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从小到大,阿玲都是生活在父母包办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事情,父母都替阿玲考虑好了,长期下来,阿玲把自己的角色一直定位成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而且越来越不愿意长大,也失去了主见。
+K]kGF
><5tnBP|+L 成人幼稚病并不少见
2,'m]`;GNr
5G=2=E 据了解,像阿玲这样拒绝长大的例子并不少。29岁的大刚(化名)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项目经理,但他的笔记本电脑上竟然贴满了蜡笔小新、超人的贴画,就连穿衣也是“儿童化”明显,经常穿着迪斯尼的T恤;26岁的小林经常穿娃娃装、梳娃娃头,脚踩绑带的平跟鞋,背着加菲猫的卡通包,举手投足还是个孩子。
A)&OR]0[ Fz~-m# T
s 专家介绍,“成人幼稚病”这类心理障碍,男女都有,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与家庭教育环境密切相关。比如,父母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忽略其应承担的责任;此外,父母中的一方在婚姻关系中不能得到满足和慰藉,如父亲长期在外,母亲感到孤独和空虚,与孩子结成过度紧密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母亲需要一个永远长不大、不会离开她的孩子,孩子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角色。最后,因为错过了与父母分离、成长为独立个体的关键时期,即使父母发现问题,想将孩子推出家门推向社会,往往也为时过晚。
.{*V^[. V)oUSHillH 现在不少年轻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备受呵护。有的甚至10多岁了,还和父母一起睡觉,而且父母也大多数呈强势。虽然结婚了,但心理上总是没有断奶,柔弱的翅膀也就不会飞翔。由于他们拒绝成长,因此就出现了许多婚姻问题,他们的责任感差,依赖性强,心理脆弱,优柔寡断,以自我为中心,小家子气等。这不仅难以承担家庭责任,还使他们不会处理婚姻矛盾。
8S "vRR S9U,so? “回溯疗法”帮她长大
}PTYNidlR t-)C0< “由于这类心理障碍和他们小时候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就从根源入手。”陈建国说,在阿玲的心里,一直埋藏着一个恐惧,在她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打碎了家里的一个玩具,爸爸就非常生气地训斥了她,直到现在,阿玲还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个令她恐怖的场景。“从那以后,阿玲就对父母越来越顺从了,而且加上父母非常强势,阿玲也就越来越对父母变得依赖了。”
06|+_ 8A~5@ 心理治疗也就从阿玲小时候的这一个场景入手,心理专家使用“回溯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让阿玲想像自己回到了四五岁时,打碎了一个玩具,阿玲在想像的时候,还是表达自己非常害怕爸爸的责骂,这时,心理专家就疏导阿玲,爸爸责骂她并不是对她不好,是对她所做的事情生气,阿玲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爸爸,这样爸爸才能知道阿玲的感觉。
uhz:G~x! qM~ev E$% 阿玲每隔两周就要接受一次心理治疗,经常通过这种“回溯疗法”,把自己从小到大一些应该表达自己主见而最后被父母包办的场景重现出来,然后自己再做出一个选择,表达出自己的主见。连续半年下来,阿玲开始变得有主见了。
jO)UK.H# })rJU/ 专家说,“成人幼稚病”对患者的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病症难以用药物治愈,唯一的办法是接受心理治疗。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观不是单靠说教就能改变的,应由心理专家来进行专业的长期的干预治疗,要迫使他们面对现实,刚开始必然是痛苦的,但情况会越来越好。
[XK Ke 2iYf)MC 彼得·潘综合征
;O5p>o t2d_XQOK 对于行事幼稚、拒绝长大、“想永远扮演孩子而拒绝扮演父母”的人,心理学家也将其称为“彼得·潘综合征”。彼得·潘是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的童话人物,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这类人虽已进入成年,但心理上还保持了很多孩子的特点:他们爱玩、情绪化、任性,难以自我克制;在生活方面,较依赖他人;对于工作和家庭等成人责任,他们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如频繁更换工作,迟迟不愿结婚,不愿成为父母;他们还表现出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不会主动关心他人,却把他人对自己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