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duck    
级别: 论坛巡警

[11830]

精华:
0
发帖: 17352
威望: 149 点
银纸: 190 蚊
贡献值: 0 点
福气: 0 点
在线时间:4006(小时)
注册时间:2006-02-10
最后登录:2025-08-16
|
广州市政府:推普废粤是根本不存在的伪命题
0
大洋网讯(记者 冯倩妮 实习记者 唐智奇)今天下午,广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近期市民关注的“推普废粤”事件作出说明。广州市政府再次重申,市政府从未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有过 “推普废粤”一说的表述和意思,更不存在这样的事实。“推普废粤”一说纯属子虚乌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9UM)"I&k /~,*DH$) 市委市政府的明确态度 a 0SZw " MnWd BS 近期所谓广州要“推普废粤”一事,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纯属子虚乌有。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7月19日,广州市委副书记苏志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明确表态,个别人所说的“推普废粤”的情况并不存在,市委、市政府从来就不曾有过“废除粤语”、“弱化粤语”的想法,不仅不存在“废粤”的可能,而且对于本土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向来是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7月25日, 广州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所谓“推普废粤”是一个伪命题,“弱化粤语”的担忧实无必要,纯属子虚乌有。岭南文化的鲜明特征就是兼容并蓄、多元并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多数广州人都能熟练运用普通话;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地人也积极学说粤语。普通话和粤语相互交融、热爱普通话热爱粤语,已经成为一道展现广州多元文化与包容精神的独特风景。苏志佳同志的访谈文章以及广州日报评论员文章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和立场。文章刊发后,引起了社会积极反响。这次讨论反映了广大市民群众、社会各界对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热爱,对岭南传统文化的珍视。 Rw+r1vW:A ChiIQWFE 所谓“推普废粤”纯属子虚乌有 是一个伪命题 a%%7Ew ? ?!RbS#QV} 令人遗憾的是,广州市政协一份《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以及关心粤语的积极议论,被别有用心的人演绎为根本不存在、纯属子虚乌有的“推普废粤”的伪命题,并引发一些群众的担忧和误解。 gj^)T_E_ k4{!h?h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再次重申,市政府从未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有过 “推普废粤”一说的表述和意思,更不存在这样的事实。“推普废粤”一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做一个通报。 oCT,v 0+4O KI9Pw]]{- 2010年5月至6月,广州市政协组成17个调研组,对与“亚运软环境”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并在7月5日的市政协常委会上对此进行了专题议政,其中一份是《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建议》的背景是希望方便来穗参加比赛和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了解亚运和本地新闻资讯,方式是希望广州电视台增加普通话的播出频道或时段。 [ja^Bhu m` 1dB%;? 在市政协发出问卷调查后,有网民于6月6日在其微博发布“广州市政协竟然想将广州电视台全部转成普通话”。随后,网民的微博上以“广州电视台要取消粤语了”在网上传播开来。之后,一些人士通过微博和媒体发表议论,部分网民也开始关注和讨论,其中有人提出“粤语沦陷”论。随后,市政协予以澄清,媒体做了报道。但7月5日市政协提案提出后,又有一些人士和媒体故意扭曲事实,提出 “保护粤语”、“岭南文化垂危!”、“粤语保卫战”、“齐撑粤语大行动”, “推普废粤”一说也由此产生,并引发舆论热议。可见,这些说法已远离市政协提案中关于增加普通话播出频道和时段意见的本意。 j4X
Vk@'OX byM%D$R 保护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是政府重要责任 \uZpAV)5 mV}b
Q^*?Z 广州市委、市政府一直认为,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岭南戏曲、音乐、饮食等息息相关,推广普通话与保留、保护粤语不但不矛盾,而且可以相得益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更是广东文化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突出的地域优势。 [n"eD4 )K| )Jt.
Z^J< 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岭南地区影响最广的方言,不仅蕴藏着广府乃至岭南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原一带的传统文化。以粤语为载体的种种文化样式,构成当今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景观。粤剧被称为“南国红豆”,不但流行于粤方言区,而且受到许多不说粤语的人们喜爱,在海外也广为传播和流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用粤语演唱的民歌小调历久不衰,粤语流行歌曲不仅走红当今港澳与广东歌坛,而且传遍全国。粤语与其所承载的岭南文化一样,具有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j/t%7, @b(@`yz.a 对包括粤语在内的岭南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一直以来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广州市一直高度重视和大力抓好粤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其作为弘扬岭南文化的重要举措来对待。广播电视频道使用的语言,国家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六条规定,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可以使用方言。广州电视台、广州电台经上级批准,从建台至今一直采用粤语和普通话相结合的播音方式,充分彰显了岭南地方特色,深受广大市民和珠三角人民群众的欢迎。广州市政府多年以来一直大力推动粤剧事业的发展,满足群众对粤语文化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翻新改造粤剧剧场。如江南大戏院、南方剧场。新近完成改造的彩虹曲苑,作为旅游特色剧场,让旅游者能够在里面同时品尝岭南美食和欣赏粤剧文化。政府还积极打造优秀粤剧精品,创作排演了大量以本地题材的优秀粤剧,如《三家巷》、《刑场上的婚礼》等,都分别获得过国家文艺演出方面的大奖;政府投入资金花了几年的时间编辑出版了《粤剧大词典》,坚持出版粤剧杂志《南国红豆》。在粤港澳三地的共同努力下,去年粤剧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粤剧演员队伍的建设,对红线女等粤剧名人十分关心,专门成立了红线女艺术中心等研究机构。广东音乐曲艺团不但是全省唯一的以广东音乐、曲艺为主的专业团体,而且该团还专门设有粤语相声曲艺团,他们排演的节目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ilL% N@thewt| 广州历来重视对岭南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发掘,持续投入将其发扬光大。在今年4月展开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活动中,广州就有辛亥革命纪念馆、南海神庙、广州骑楼、南越国遗址、广绣、陈家祠等多项进入20个候选文化名片名单。近年来,在挖掘和保护广彩、广绣、广雕等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民间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Ou
H=<YN ct\msG }b: 不久前闭幕的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强省,形成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文化体系。刚刚闭幕的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也提出,要把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增强广州文化的向心力和集聚力,增强广州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oH{=.w I~l
qg 我们应该看到,岭南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开放与多元。广州在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过程中,必须有一种文化的自信与胸怀,这体现在既包括对本土语言和习俗的选择与坚持,也包括对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 8g-u %bw+>:Tr K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