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广场曾发多起命案 专家建议改造顶棚栏杆(图)
$Ut1vp1$ (2008-11-10 更新时间:07:11)
Qn/6gRLj `L3{y/U' X$_z"t A!a.,{fZ IkQ,#Bsb[ )Zfb
M| <"7Wb"+ g,f
AVM T~d_?UAw$ 记者和心理咨询师在荔湾广场实地勘测,分析跳楼者位置和该广场建筑结构(记者 郭柯堂 摄)
Qgq VbJP" nDz.61$[ (记者 张灵) 日前,荔湾广场一名男子坠楼身亡(详见《信息时报》11月6日A27版)。经过警方初步调查,怀疑是自行跳楼。有建筑和心理学专家认为,该广场的安全措施应该符合要求。不过,建议广场考虑将高层的栏杆加高,并适当改造广场的顶棚。
sTxbh2 k%;oc$0G-3 心理咨询师:改造顶棚和电梯栏杆
48.4GwL7 ?4_ME3$t 日前,心理咨询师韦志中与记者一起到了5日事发地点——荔湾广场南塔,商场已经回复了热闹,顾客明显比5日增多不少。韦志中认为,广场的顶棚等可以加以改善。
@$;I% 2xv[cpVi 韦志中分析,置身于商厦周围,东西两面是相对应的商铺,南北是开放空间的电梯,整个空间看起来是个封闭的。而头顶却是一个棚扣下来,给人感觉是一顶帽子罩住,东西两面相隔又很近,所以感觉有点紧张和压抑。
@
b}-<~ OK
\9 ` “另外,顶棚是灰色的,虽然采用透明材料,但是并不能透阳光”,韦志中继续分析,虽然也有大型商场是天井上加顶棚,但是,透明质、整个空间较宽敞使得其瑕疵较小。
M|UCV_omN _I0=a@3 韦志中还说,虽然广场的东西面的栏杆高度不会有安全隐患,但是南北向的电梯扶手外就是高空。“站在高处有自我毁灭感倾向的人,恰好环境又给他这样的条件,自杀就容易实施。”韦志中认为。
-CTLQyj) $]J<^{v 还有专家也认为,既然不时有人选择在这个地点自杀,是不是可以考虑将高层的栏杆再加高,或许可以加一个高大的防护网。
L!Gpk)}[i Bsj^R\
建筑专家:安全措施应没问题
p,3}A(> PD-*rG `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说,对于建筑的栏杆要求,一般是顶楼栏杆要达到1.4米,底层的2、3层要求1.2米,以防“不小心掉下去”。荔湾广场建成这么久,必定是通过了安全验收的。频发事故,这应该不能归咎于房屋设计中有安全隐患。值得注意的是,荔湾广场的事件不是意外,而是故意行为。所以,虽然安全措施没有问题,但安全也是相对的。
Lv>O BHD wjHH%y “他总能找到结束生命的方法和地方,所以,这应该让社会心理学专家讨论。”汤国华教授称。
<}}u'5;^?x ?JR?PW8 社会心理学教授:不应渲染自杀地点
K!v\r"N xN!In-v[j; 广州医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李幸民分析,从社会大环境中,自杀行为变得越来越多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如果单是分析荔湾广场事件,可以理解为在同一地点自杀者多,给其他人以心理暗示。
#d$lN}8 $ou/ Fn 李幸民解释,自杀者最终目的是能够致死,其中有部分人是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寻求死亡要求彻底、壮烈的致死,有这种态度后就有地点的选择。如果过度渲染自杀地点,就容易造成“那里自杀好”的感觉。而自杀者本身心理脆弱、理智力薄弱,使得他们心里“易受暗示”较强。
a._>?rVy )eH?3"" 比如有人选择跳桥离去,此后自杀的就会认为某座桥梁能够达到死的目的,且“那里自杀好”的感觉,因为有人已经试过了,于是也选择这座桥梁。例如很多人“慕名”自杀著名地——旧金山的金门大桥等地自杀。
t V2o9!N4 B_"PFWwg 荔湾广场非正常死亡个案
%kuUQ%W1 OZ&SxR%q4 2004年10月9日,一名年约六旬的老年男子从A区5层坠楼身亡。
l=<},_]{ jM>;l6l 2004年10月10日,一名男子从五楼摔下当场死亡。
R=S)O.*R v|nt(-JX 2004年10月19 日凌晨2点,一名20岁左右的女子在南塔荔景阁15楼坠楼身亡。清晨7点,一名老太太在南塔也坠楼身亡。
-=qHwcId 'T]Ok\ 2005年5月1日 7时多 一名男子从顶层跳楼自杀。
[f]:hJi ,hCbx#h 2008年3月4日, 40岁左右的男子从5楼跳下。
{]O.?Yru? ov1#BeQ Ba76~-gK$ 72= 4#
wNMA)S 来源: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