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日本间谍卫星失灵 媒体称遭神七秘密武器攻击 - 国际先驱导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gillrenc
三十六著恃强凌弱
级别: 高人

多谢发贴的人[399]

 日本间谍卫星失灵 媒体称遭神七秘密武器攻击 - 国际先驱导报

0
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可以每天至少对中国所有地点进行一次侦察。 1$nuh@-ys  
suFO~/lRno  
uC5W1LyI  
神七总是被美日媒体莫名地扣上军事化帽子 '^`%  
roNs~]6  
日本的间谍卫星出现故障不是一次两次了,而此次日本一颗间谍卫星失灵却有了怪罪的对象——中国的神舟七号。 y:VY8a 4  
t/c)[l hV  
近日,日本《读卖新闻》在其网站上刊登文章,宣称中国使用神七轨道舱上的秘密武器,对飞越中国领空的日本间谍卫星进行了电磁攻击。这一报道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但却暴露了日本对中国上空实施的间谍计划。 ?Vc/mO2X  
MmW]U24s  
神七暗算日本卫星? RX ,c4;  
c{\x< AwO  
《读卖新闻》网站的这篇文章称,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已多次使用神舟系列飞船轨道舱的秘密武器,在他国卫星飞越中国上空时,对其进行致盲试验。文章还说,根据美国军方的分析,神七上搭载的秘密武器很可能是中国近年来开发研制的电磁脉冲武器——“偷猎者”一号。这种武器能在一分钟内持续发射数百万瓦的电磁脉冲,破坏几公里范围内一切正在使用的军用和民用电子、信息、通信系统。 d$PQb9Q+f  
nzl3<Ar  
无独有偶,美国《空间日报》竟然与日本媒体遥相呼应,认为此次事件与上次中国激光致盲美国卫星一样,是中国炫耀太空军事实力的举措。文中所提“中国使用激光致盲美国卫星”一事,指的是近年来在美日媒体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故事的梗概是:2006年秋天,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承认,美国的一颗间谍卫星所装备的相机被中国高能激光致盲。但是这个故事从未被美国官方正式确认过。 znNv;-q  
V ee;&  
报道内容自相矛盾 ~?:Xi_3Lo  
RO8]R2A  
据报道,日本此次失效的间谍卫星是2006年9月发射的“光学二号”,负责拍照侦察,分辨率在1米左右,足以看到广场上的单个士兵,分清地面的目标是坦克、卡车还是轿车。 otJHcGv  
C''[[sw'K  
此前,日本总以“朝鲜导弹威胁”等为借口,替自己屡屡发射间谍卫星开脱,但此次报道则变相承认日本卫星在中国上空实施的侦察行为。 86ml.VOR  
0T<DHPQ1  
事实上,神七飞船的轨道高度为340公里左右,而北美防空司令部公布的日本间谍卫星轨道高度为488至496公里。中日两种航天器都处于轨道运动中,即使在最近时也要相距一百多公里。《读卖新闻》宣称神七的电磁脉冲作用范围只有“数公里”。这明显解释不通。 '9 Xw_1B  
y9-}LET3j  
神七被莫名扣上军事化帽子,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在神七发射前,美日媒体就报道神七将要释放的伴飞小卫星具有军事用途,表明中国有能力在太空捕获别国卫星。还有西方媒体将托举神七升空的长征2F运载火箭,视作“新一代洲际导弹搭载平台”。 3.D|xE]g  
9I*i/fa  
日加紧推进间谍卫星计划 DTM xfQdk  
3R[,,WAj$  
众所周知,太空环境十分复杂,太阳射线、宇宙辐射与尘埃等都对卫星构成威胁。而且卫星系统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日本间谍卫星自发展以来屡遭挫折,2003年的一次发射故障导致星箭均毁,在2006年发射的“大地”号陆地观测技术卫星,今年又曝出图像数据误差和图像失真程度超标而无法制作基本图像。 cB2jf</  
y3NMt6  
究竟是日本卫星自身故障、不适应太空环境,还是中国武器攻击?日美媒体未经任何分析和求证,对神七的指责也显得苍白无力。 ZsL-vlv  
zXT[}J VV  
更令人关注的是,在指责中国太空军事化的同时,日本的间谍卫星计划却在加紧推进。日本目前还在研制体积更小、分辨率更高的第3代和第4代间谍卫星。其中第3代卫星计划有可能于近期实施,分辨率预计将达到0.5米。
人财两得,吾使"咸湿"
顶端 Posted: 2008-10-20 19:45 | [楼 主]
julianko
级别: 新人

多谢发贴的人[681]

 Re:日本间谍卫星失灵 媒体称遭神七秘密武器攻击

呢d米就叫“屙屎唔出赖地硬,屙尿唔出赖风猛”咯。
顶端 Posted: 2008-10-20 21:52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蓝调粤语 » 新闻资讯



Total 0.015861(s) query 6, Time now is:11-14 19:47, Gzip enabled 粤ICP备06028238号
Powered by v6.3.2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