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自由電影,《媽媽不准》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gy77gy77
親口講您累得很
灌水天才奖
级别: 强的不是人

多谢发贴的人[27339]

 自由電影,《媽媽不准》

0
1956,一個好年份。不因為我出生了,而是因為有了「自由電影」(Free Cinema),由林賽‧安德遜(Lindsay Anderson)、卡勞‧ 賴茲(Karel Reisz)、東尼‧ 李察遜(Tony Richardson)等人發起的英國新紀錄片運動。 %^VQw!  
!5escR!\D  
「自由電影」一詞,來自這幾名年輕電影工作者在五六年二月至五九年三月間、為倫敦的國家電影劇場編排的六個放映節目(「自由電影1至6」)。六個節目中,有三個(1,3及6)是英國本土作品,其餘都是來自歐洲各地的新電影(包括波蘭斯基、杜魯福和查布洛的作品)。雖然這不是一個有?共同目標的、組織性的真正運動,而是純粹為了吸引傳媒注意力與報道而臨時杜撰的一個節目名稱(林賽 ‧安德遜在《視與聲》雜誌特別為它撰寫的一段題為「起來!起來!」的「宣言」(Manifesto),也是宣傳性多於行動性的)。但無可否認的,是它確實起到了備受觸目與談論的效果,從而替這批新導演們打開了繼續拍攝長篇作品的大門,為日後的「英國新電影」運動奏起了序曲。 *]]C.t-cd  
SeX:A)*ez%  
「自由電影1」包括了三部作品,老實說不無拼湊之嫌──安德遜的《啊,夢鄉》(O Dreamland)完成於三年前,只是苦無放映機會;羅蘭莎‧瑪扎蒂(Lorenza Mazzetti)的《一起》(Together)其實應作劇情片論,只有賴茲和李察遜合導的《媽媽不准》(Mama Don't Allow)是新拍的紀錄片。但儘管如此,三部影片裏透出的濃烈寫實風格(新推出的16厘米黑白膠卷的粗微粒效果,使畫面看起來質感特別強)和創作活力,卻教人耳目一新。 @ApX43U(  
FaVeP%v  
《媽媽不准》尤其出色。 Qk_` IlSd  
wg0hm#X  
影片紀錄了一家位於倫敦北部的爵士俱樂部一個周六晚上的情形。三名工人階級青年男女(在火車餐卡做清潔的女工、在肉店切肉的男子和在牙醫診所當助理的少女)下班後,刻意打扮,匆匆趕到俱樂部喝酒跳舞。期間,幾名開?勞斯萊斯的有閒階級男女也進了俱樂部玩,但一直自成一局,與其他人格格不入,最後提早離去。一對小情人鬧翻了又和好了。樂隊彈奏了「媽媽不准」一曲,眾人都跳得盡興。 8/16<yZ  
L^Q q[>  
由於拍攝的Bolex發條攝影機每次上鏈後最長只可以拍攝22秒,是以影片沒有很多的長鏡頭或鏡頭運動,但也因為如此,短鏡頭做成了跳躍的青春節奏,配合?年輕男女們使勁的舞步、搖晃的身軀,毋須任何旁白,任何說明,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好看。如果媽媽看了,最初雖有說過不准,大概也會大開綠燈,讓兒子或女兒們找樂去!
「龍遊氹仔不須記,苦樂平常志高飛。」
顶端 Posted: 2007-12-03 19:57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蓝调粤语 » Movie-电影讨论区